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教學,語言的力量。 Part II

有天我突然在想,為什麼我要在教學的時候說「來~你幫我再做五個」 好奇怪喔,我的學生幹嘛幫我,他們是在幫他們自己啊,他們是在做他們自己的動作啊 我感覺到我好像是用看起來很有禮貌的方式,來請求學生做這個動作一樣。 那當他們不做的時候,我又會如何呢? 我會生氣嗎?我會覺得被質疑嗎?我會覺得奇怪嗎?學生難道就應該完全聽我說的照做嗎? 我突然理解到,這其實也是一種權威式的教學啊,我說什麼你們做就對了。 但我希望在我的瑜伽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探索自己的身體,而不讓學生過度在意權威、老師或是比較資深的人說了什麼。 我想要的是,賦予學生自己內在的力量,讓他們找回自己的身體,讓他們在沒有老師的時候,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做給老師看,而是更清楚明白自己是誰,自己為什麼這樣,這才是我想給的教育。 當然我也還是會說出「幫我~~」但我也漸漸察覺到,我開始改變我的說法,把「幫我」去掉,這根本是多餘的字,有時候我會說「問自己:“我”在這邊,感覺到身體哪邊,還有多餘的張力?」 我與我的學生同在。 這是要非常的堅定,才能深刻地講出這樣的話而不笑場,也不覺得自己奇怪。但我發現,這是更賦予力量的語言,讓學生與自己同在、活在當下。 語言的影響力,是非常細微的,我們的語言, 形塑著我們的自我形象,也建立形象,在別人心中。 「對不起,我遲到了」。 換成「謝謝你願意等我。」 你覺得如何呢?:) Language is powerful. 延伸閱讀: 教學時,不是講越多越好。Talk less, listen more.

你真的擁有這個動作嗎?「焦慮」與hypermobility

今天想分享一篇有趣的 文章 ,討論 「焦慮」與「Hypermobi lity 」關係的研究文獻。(Hyper mobility可以想成筋太軟 ) Hypermobility在練 習舞者、瑜伽學生、老師很常出現 ,因為本來柔軟度很好,就越來越 愛練瑜伽。🧘‍♀️ 但我一直在想,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 柔軟度呢? 🤔 為什麼我們要劈腿?為什麼我們要 如此極致的前彎、後彎、扭轉?🧘 ‍ 生活中會需要嗎?  可能跳舞、運動會需要,但是,如 果我們不能夠反射性地控制這些, 範圍超大的活動空間,那豈不是很 危險嗎? 這就是我這張圖片想表達的意 思,我真正擁有控制的能力,跟我 柔軟度之間的差距。 可以看到照片中,當我手沒有幫我 把腳抬起來的時候,靠我自己大腿 力量,其實中間有很大的落差。🤔 我不是說我們不用追求這些姿勢, 而是我們可以著重在,「 真的擁有 那個活動範圍, 更健康的方式做這 個動作」,而不是無極限的一直拉 筋,或是追求“看起來像那樣”。 我們要的不是“看起來”,而是我 們“如何健康的做出來” -- 這篇文章 中提到,Hypermo bility的人與大腦🧠「戰與 逃」焦慮的狀態之間的生理機制, 以及與大腦中,處理恐懼的「杏仁 核」之間的關聯,都是我們可以反 思的。 柔軟度到底要多好? 那些我們不能掌控的地方,就是我 們、大腦對自己身體不熟悉的地方 ,對於未知,我們通常是焦慮的。 --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瑜伽人可以嘗 試一些重訓, 因為太多瑜伽動作, 在沒有足夠負重的情況下,其實幾 乎沒訓練到什麼力量,在一個定點 的姿勢下,用力收緊肌肉並不是足 夠的力量訓練 。 力量代表著自信,可能很多人怕訓 練會緊繃,看起來太壯。 但 真正的力量不代表緊繃,想要變 太壯也不是那麼容易 。 在瑜伽跟重訓之間,好像常常是箭 頭的兩端,但這條線之間,我們可 以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 柔軟不代表容易受傷,強壯也不代 表緊繃 ,這之間的平衡,就是我們 擁有反射性的力量,自由自在地使 用我們的身體。 這也是我課堂中最重視的事情,我 要你自然而然找回你的力量。 文章參考:關節過鬆的人可能比較 容易焦慮 https:// www.scientificam erican.com/ article/ people-who-are-d ouble-jointed-a re-more-l

[教學分享] 當我們太想做好一個動作,反而總是做不好。

上禮拜一堂一對一瑜伽課,曾經是我很挫折的學生,但我現在都很期待上他的課,因為我很好奇今天又會有什麼新發現。 一開始我們練習眼睛修復的動作,接著我們一起試著覺察身體、練習看見自己的心智活動(對,心智也是需要鍛鍊的)再用一些遊戲的動作,來找回自己與生俱來的力量。 我發現人不是要被矯正的,大家本來就會,只是需要發現與恢復,當我開始這樣想、這樣教課,效果都超出我預期。 有時候放下一定要做到瑜伽姿勢的某個樣子,反而更可以把動作做好 ,所以我才用看起來好像很不make sense的方式來訓練,而不是傳統的瑜伽姿勢。 比如說請學生用任何方式站起來,但是手不能碰到地板。這個時候學生反而感受到更多雙腳以前沒感受過的力量、與左右不平衡。 這樣做反而可以讓我們一起跳脫大腦習慣的思考模式,反而讓自己一定要專注在當下動作中,而 存在當下就可以讓人有真的活著的感受,反而可以做好 。 當我們很想要怎樣怎樣的時候,我們就不在那個「動作」裡面,我們在「想」裡面,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太想做好一個動作,反而總是做不好。

沒事多翻身、多滾動,好的動作自然而然回來。

翻身、滾動,是我們是移動、行走的開始,會發現 翻身 滾動的過程中,其實有走路步態在裡面。 (1)我們的身體就像個X (2)從DNA開始,就是x螺旋 (3) 翻身 滾動就是連結身體前、後x的動作。 (4) 翻身 滾動是走路的基礎 (5) 翻身 滾動訓練脊椎的旋轉能力,走路時,身體有許多旋轉、抗旋轉過程 (6)  翻身 滾動活化前庭系統(感官搜集站) (7)  翻身 滾動,讓全身皮膚接觸地板,輸入大量感官訊息給大腦 (8) 有好的輸入(感官),促進好的輸出(動作) (9) 皮膚就是另一個腦,神經系統與皮膚是胚胎同源(外胚層) 我們生下來就是要動得好的,從 翻身 滾動開始! 你會發現,隨意地在地板上 翻身 滾動,也會是件很療癒的事情! 延伸閱讀 動作訓練時請不要忘記你的前庭系統。(身體的GPS) 如何強化 前庭系統 想玩更多有趣的動作? Serena yoga * free gift

你在教課的時候開心嗎?

這禮拜,一位家教學生送我一張Spa體驗券,對於身體探索的嘗試,我都抱持開放的心態,我想看,各種不同身體體驗,在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什麼樣的變化。 於是我去體驗人生第一次精油 Spa。(結果我健身教練竟然說,我終於像個女生XD) 過程中跟芳療師聊天,我問說,一天下來會不會累,她說, 她在幫別人按摩的時候,覺得自己變得好放鬆喔。 我聽完滿驚訝的,但又想起一句話, 療癒別人的過程,也是在療癒自己。 又瞬間覺得或許也不是沒有道理。 他問我,你在教課的時候,學生都很開心嗎? 不瞞大家,我第一瞬間馬上又懷疑了自己一次 恩有嗎(哈哈哈)  是,我看過學生因為放鬆而感到滿足的表情與感謝,我看過學生因為更認識自己身體、找回身體自主權的笑容 當然也看過學生的懊惱、疑惑過,我當下也因為他的沮喪受到影響,但突然一個念頭告訴我,我這禮拜都有教這個動作啊,有些學生很開心啊 所以,這不是我的不開心,不是我的問題,也不是學生的問題, 問題是現在跟未來之間的「距離」。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接著我又可以平常心,試試其他動作,繼續找出能縮短這之間距離的動作。 那我自己呢? 我在教課的時候開心嗎?我在教課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我也能在教課中,療癒別人的過程中,也讓自己療癒、放鬆嗎? 我突然覺得這個想法很有趣。 好像可以試試看每次教課完問自己,剛剛覺得如何。如果很好,哪邊好,下次可以怎麼繼續保持,哪邊不太好,那哪邊可以怎麼改善? 我想也不是要強迫自己一定要開心,而是多一個可能性,多一個想像。 所以,這可以是我下一個方向。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teaching? 

什麼是「安住」在自己身體?

我以前其實超不懂瑜伽在幹麻,很不喜歡上課前的靜坐,內心都在想,「我們可以開始運動了嗎?」 師資訓練的時候,老師問說,你們覺得「安住」是什麼意思? 我內心充滿黑人問號,覺得你在講哪國語言??誰聽得懂啦! 直到前幾週,我回想,我身體訓練的心路歷程,我突然湧出一個想法: 「喔, 我真的可以了,我真的對我的身體感到滿足了。」 「我知道我還有些地方緊繃,但是,我覺得現在這樣可以了,而且我知道會越來越好,身體是一直在變化著。 」 那一刻,我終於知道,什麼是安住, 就是這個,對身體的滿足,就這樣。 還有一個例子,以前瑜伽呼吸練習,老師會說,感覺氣息通過鼻子,我也會覺得,你在說什麼,氣息是?怎麼會有感覺? 但我發現,身體到處充滿感覺器官,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如果在北極,我一定會覺得空氣超冷啊。 我們平常就是太習慣,太麻痹,才會覺得練習這些很奇怪,但是其實這些超級合理,而當我們不去訓練,他們就會被省略。 Where attention goes, neural firing flows, neural connection grows. Use it, or lose it. 這些都是身體、神經學習的道理。 還有一次,我在物理治療中,治療師請我想像「我是楊祖寧的子宮」,我立馬回絕跟他說,我沒有辦法,我覺得好詭異。我才又領悟到,這也是一種沒有安住, 對身體感到不安全,而這些身體都是「我」的一部份,我能安心住在裡面嗎? 對我來說,對自己身體的滿足、接納,與自己身體同在,原來這就是安住。 作者 楊祖寧

教學時,不是講越多越好。Talk less, listen more.

記得一開始教課的時候,我一直講好多話來引導學生,深怕他們聽不懂,想要給予好多東西,整堂課下來我自己好累,喉嚨好不舒服,連身心都有種被榨乾的感覺。 我後來在想,我為什麼要講這麼多話,像個直昇機父母? 也許是我好為人師? 講很多、知道很多好像顯得我很厲害? 也許我希望學生可以從我這邊得到很多東西,讓他們覺得很有收穫而喜歡我的課? WAIT 我發現這些意圖都是想到我自己,為了我自己,也許來自虛榮與不安全感。 有這些想法當然很自然,只是這樣的意圖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害怕,因為害怕自己得不到相對應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 「我很厲害」「喜歡我」這些都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找回自己舒適的力量」 所以,當我開始想,要如何幫學生找回自己舒適力量,我開始重新檢視我說的內容,是不是真的有效。 --- 當老師說太多的時候,學生就會分心在指令上,失去了專注自己身體覺察、體驗的機會。 學生自己發現的東西,尤其珍貴,如果我說太多,反而剝奪了這個機會,成為制約。 甚至會讓學生依賴老師的引導(口語跟手技調整),但事實是,老師並不會時時刻刻都在旁邊,我們最後必須學會當自己的老師,幫自己找回舒適力量。 我們要 學會包容這些空白、在安靜裡找到自在,因為只有這個時候,學生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間,而這就是學生連結自己內在智慧的時候。 -- 剛開始,我覺得沒有說話的時候好尷尬,但我發現其實只有我自己覺得尷尬,學生根本很專心在自己。 我後來也漸漸感到自在,上完課不像以前那麼累了,甚至當我停下不說話,我也開始有我的空間。 我的視野開始變廣,開放的去觀察,反而從只看到一部份的學生身體,到看到更整體學生、學生們之間的狀況,身體上、心智狀態上,甚至整個教室的氛圍。 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說的選擇。 尊重那個安靜的時刻。 Talk less, listen more. 試試看我免費線上資源第一週,我特意在第三次留空白就是這個原因。 Free gift

相信身體、學生都很聰明

最近帶學生很有感觸,所以我想分享我認為,教學上最 powerful 的一個想法,就是 「相信學生都很聰明」 我曾經一直想要矯正學生,進修了很多課程,就是希望改變學生的身體,讓學生或是讓我自己進步。 但是我發現: 如果我一直想著矯正我的學生,我看到的都是學生的不好,以及我的無能, 但當我認為學生、身體都很聰明,我所看到的,是學生無窮無盡的進步,以及我的自信。 我終於明白,其實我在談論的不只是學生,其實是關於我,我所看到的,都是我的投射。再準確一點,我所認為的,就是我相信的。 Perceiving is believing. 真的,這真的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個教學想法了。

How is your mind moving?

這陣子跟大家分享我很多生活的體會,有時我就在想,我會不會PO太多太擾民?(對,我常常有很多自我限制的奇怪想法) 我真的需要錄影片讓更多人看到嗎?我到底想要讓多少人看到? 這是不是又是習慣的逼自己這麼努力,因為我太想要證明什麼? 我是不是只要教好我一對一學生,影響會跟我見面的人就好了? 結果我室友跟我說,他雖然不是每個文章都會點讚、或是回應,即使文章沒看仔細,但只要看到一眼,都會默默影響到他,是不是要注意自己身體。 有時候在家聽我分享關於身心、情緒如何互相影響的故事、理論,漸漸的開始讓他覺得,心智好像真的是一個「東西」,是需要練習與照顧的,這是他以前從來沒想過的事情。 我的室友雖然沒有跟我上課,但他們開始關心自己的生活,改變房間擺設、找一間喜歡的健身房開始運動,也改善職場遇到的困擾。 我的其中一位家教學生也影響她老公,在繁忙的醫師生活中,挪出一週上一次健身課程,跟我同一個教練。 我開始明白,以前那麼在乎的點讚數,回應數似乎不是那麼重要,原來我可以默默地,這麼有影響力。 這是我認為社群媒體好的一面,我們的確可以用它造成這個社會正面的影響。 所以, 與其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不如反過來看自己,我們到底分享了什麼文章、資訊給這個世界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默默影響著許多人,甚至這個世界,哪怕只是看了一眼,就已經影響。 雖然這篇看似跟瑜伽、動作無關,但是如果你相信,想法也是一個動作,你的心智活動的動作。 Be aware.

想太多的肌肉 頦肌

這禮拜學生跟我分享,他去上牙醫矯正課程也提到很多肌肉訓練,我們聊到一條我認為很有趣的肌肉。 Mentalis m. 頦肌 這條肌肉,我在我的各個學生們身上觀察好久了!(學生不要覺得我很變態哈哈) 因為我發現只要學生心有所想,不論是想我的指令是什麼,或是自己的事情,這條肌肉就會開始動作,所以,我把這條肌肉暱稱為 「想太多」的肌肉 ,藏著很多情緒、想法的肌肉。 話說 mentalis ,跟 mental (心理的)這個字還真像! 我自己也常常在我修復瑜伽練習中發現,只要我腦海中開始想一件事情,我眼眶周圍就會變緊,好像想要看得更努力。 當我察覺到,我突然腦中一驚,真的是「相由心生」噎,難怪有時候覺得自己眼睛看起來很小,一定是因為我想太多了!! 下巴的確是很有趣的地方,我的唱歌老師也幫我發現我講話下巴超用力。 試試看,你能夠張開嘴巴吞口水嗎?或著試試看咬著三個手指頭寬度講話,你就會知道,平常下巴多用力幫你做這些動作,而其他舌頭肌肉有多偷懶。

原始力量 S3E1 滾動,是我們是移動、行走的開始,滾得好,走得好!

滾動,是我們是移動、行走的開始,會發現滾動的過程中,其實有走路步態在裡面。 (1)我們的身體就像個X (2)從DNA開始,就是x螺旋 (3)滾動就是連結身體前、後x的動作。 (4)滾動是走路的基礎 (5)滾動訓練脊椎的旋轉能力,走路時,身體有許多旋轉、抗旋轉過程 (6) 滾動活化前庭系統(感官搜集站) (7) 滾動,讓全身皮膚接觸地板,輸入大量感官訊息給大腦 (8) 有好的輸入(感官),促進好的輸出(動作) (9) 皮膚就是另一個腦,神經系統與皮膚是胚胎同源(外胚層) 我們生下來就是要動得好的,從滾動開始! 你會發現,隨意地在地板上滾動,也會是件很療癒的事情! 延伸閱讀 原始力量 S2E1 前庭系統,動作訓練時請不要忘記你的前庭系統。(身體的GPS) 原始力量 S2E2 前庭系統,如何強化他 想玩更多有趣的動作? Serena yoga * free gift

跳脫「我應該」怎麼做這個動作的框架

這禮拜完成了「如何與身體做朋友」的工作坊分享、以及從身心學、科學的角度來帶大家體驗「脊椎動起來 lovely spine」的工作坊。 -- 今天的工作坊,我決定先直接進入90分鐘的動作體驗,有別以往先講解概念再進入動作,因為我們的脊椎也不知道自己叫脊椎還是可以動得很好。 -- 我不希望我講解過多而給大家造成一個框架,好像我們一定要感覺到什麼肌肉,做到什麼樣的動作。 -- 以前上瑜伽課時,我們常常被指導著,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我不應該怎樣怎樣,我應該怎樣怎樣, 過多的我應該只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框架束縛。 所以,分享一句話給大家: Piglet: How do you spell love? Winnie Pooh: You don't spell it. You feel it.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我不想一直跟你說你應該感覺什麼。 我說再多都是不夠的,你經驗他,你真的體會到身體的各種活動度以及力量,你才會相信,你的身體真的做得到。這是一個「由下往上」的神經回路。 而我們 老師只是用適當的語言指引,或是手技調整幫助你去體驗這件事情 。 -- 今天很高興有其他瑜伽老師們一起分享經驗,幫我回答瑜伽老師需不需要學正位、矯正運動的問題。謝謝大家的分享,也讓我再次體會到,要 回到初學者的心 ,我們從彼此身上互相學習。 即使我腦中想給大家ABCDE,但是我講AB,由學生問出CD,甚至學生自己找到E,我相信這比我自己講ABCDE更加有效果。 而我也不用這麼辛苦,覺得自己應該回答所有問題,我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 -- 另外,歡迎社團的大家加入我們線上學習資源,這是我給大家的Free gift,為期三週的線上資源: https://ppt.cc/fwJ5Tx -- 下次週末工作坊會在7/22(日)下午,留下你的時間,跟我一起玩,主題會是下肢、髖關節,覺得腿後側緊的快來~

注意力影響身心整合

今天的團課主題是「注意力」 — 你將你的注意力放在哪裡,你如何集中你的注意力,神經訊號就會往那邊傳遞,而那邊,也會因為你如何集中注意力而整合、連結。 — 這是我很喜歡的精神醫學家,Dr. Dan Siegel所說的話。他將心智(mind)與神經生物學做了巧妙的印證闡述。 — Every psychology is biology. 任何心理學的事物都是生物學。 心智是抽象無法計算的,但卻非常重要。 Not everything that is meaningful is measurable. Not everything that is measurable is meaningful. — 今天課堂中我們躺在地板上,想像自己的鼻子是鉛筆,對著天花板畫圓。 接著再把注意力放在下巴、額頭,去感覺、動作有什麼不同。 — 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動作,情緒、想法、念頭、生活任何事情,都一樣。 與大家分享~

平衡練習

My daily practice! 1.眼睛不看地板,腳步盡量維持走直線貼齊(訓練足部本體位置感覺) 2.半圓滾筒,不穩定平面(訓練平衡、自動誘發核心) 3.採磚塊(因為平面很窄,有高低差,動作快不起來,加上核心已被啟動,增加覺察容易度,感覺更多不同下肢力氣,ps. 我一開始感覺臀部,後來有脛前肌,當然每個人不同,而且一定是所有肌肉一起運作💪) 4.橘色磚塊軟,增加挑戰 5.重點是好玩啊哈哈,超重要!!!

學生回饋 part 2

Kevin,雙人瑜伽老師。 因為覺得課程獨特,有幫助而參加,學到不同的方式來引導身體,用不一樣的方式接觸瑜伽。 Enn,鋼琴老師。 因為好友介紹,希望能改善自己膝蓋舊傷,在這次課程中學到許多以前都不曾注意過的身體,各種現象+知識,例如呼吸、橫隔膜連動等等,我感覺跟身體更熟悉了!!而且改變對身體的態度(原來是這樣呀),而不是怎麼這麼緊(批評)。在短短幾週課程,聽到很不一樣的自我覺察的方式,這些都是療癒效果的起始點。 鋒,牙醫師 因為之前脊椎受傷(HIVD)很多人都說瑜伽很好,所以來試試看,學到很多以前未曾開發的肌群,覺得自己肌肉比較容易放鬆。 下一期課程連結 學生回饋 Part I

原始力量 S2E2 前庭系統,如何強化他

第二集要介紹強化前庭系統的動作,在這之前先總結 前庭系統 的重要性: 1.蒐集你所看、所聽、身體感覺、空間感的訊息連結到身體動作 2.與小腦連結,跟動作協調、姿勢有關 3.與頸部、脊椎核心等所有肌肉連結 4.專注、警覺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 前庭系統影響你整個人與這世界如何回應的方式,你的學習、你所經驗,幾乎影響你的全部 。 說這麼多,今天我想分享強化前庭系統,增加學生整堂課的警覺能力、觀察能力 的動作 。 我曾經在甩髮跳舞動作扭傷脖子,所以我一直覺得脖子很脆弱,但我現在知道,是因為我沒有好好地強化我頸部的肌肉,又做許多讓脖子非常負擔的事情,難怪他會倒大楣。 我覺得當牙醫最可怕的不是彎腰低頭,我們本來就可以彎腰低頭,但是我們眼睛一直盯著一個定點,脖子一直維持一個角度不動,耳朵一直聽著洗牙機頭的噪音,再加上強光,我們一直在給身體非常多驚嚇的訊息刺激,幾乎讓感官、前庭系統完全僵化,難怪大家這麼累~ 牙醫真的是個很偉大的職業,各位病人請體諒牙醫犧牲自己的身心拯救大家!各位牙醫也請好好照顧我們自己的身體,坐著也是可以練習這個動作的,絕對不是身體姿勢直直的看起來很正就好,而是在姿勢甚至動作中覺得舒適,保持活動才是關鍵! 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練習絕對不是說要你每天練一小時。 至於,前庭系統出問題會有什麼症狀,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查更多資訊, 我不是這方面專業醫療人員,就不多討論症狀跟治療。 另外,這篇文章在 講 感覺統合 的主題,可以讓大家對於學習動作、幼兒成長有一些想法, 我覺得也是很好的資訊 。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我們不再是因為覺得自己有問題才去練習,而是強化前庭系統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好處,讓動作更好,這兩種學習心態是不一樣的! Just do it, feel it. Don't think too much.  為什麼我們需要練前庭系統,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 原始力量 S2E1 前庭系統,動作訓練時請不要忘記你的前庭系統。(身體的GPS) PS. 我是牙醫,同時也是瑜伽老師,曾經運動傷害、自我批判的壓力,每天過得昏昏沉沉。很幸運找到方法恢復自己後,我對動作訓練、身心連結很感興趣。也希望能用更簡單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大家在動作、身心甚至生活上找到自己舒適的力量。 我不是永遠都對,也

療癒來自於學生連結上自己的內在智慧

上禮拜團體課完,學生跟我分享說,「老師,我有聽你說的關於疼痛的分享,我回去跟我的膝蓋對話,今天我發現,我終於可以跪在墊子上而且不會痛了,雖然我還不能做某些動作,但我進步了。」 我當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第一個直覺是,「是你讓你自己好的」,因為我知道,團體課我沒有辦法顧及所有人,我們做了很多動作,其實我不能掌握每個人體會多少,你能從我的話吸收,甚至回去也願意練習,而改變自己,這真的是因為你很努力的想讓自己好,你很聰明。 當然,第二個念頭,我也很高興我幫助了你,我好像做了很棒的事,我被認同了,但我不再只是因為想得到這樣的認同而自我膨脹。我現在知道, 教育者最偉大的,是我們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幫助他自己。這才是可以永遠傳承下去,不止息的關鍵。 療癒來自於學生連結上自己的內在智慧 ,Dona Farhi,有名的瑜伽療癒師說的話,送給大家。 下一期課程連結 學生參與心得

你傳達了什麼訊息給你的學生?

一位以前在亞歷山大技巧技巧入門課認識的朋友,在上完上禮拜推拉力量的推廣課之後,給我以下回饋: 沒錯, 因為當我講「不要怎樣怎樣」的時候,你的腦海已經出現「怎樣怎樣」的畫面,當你的腦海出現那個畫面,就會影響你的動作 。 聳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要污名化他lol 比如說,當你做Push Up的動作會聳肩很不舒服,當然有很多原因,可能平常動作習慣、可能因為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神經肌肉、力氣的連結,那我們就降低我們的負重,我們撐在牆上、撐在沙發上,讓我們身體慢慢習慣,找到自己舒適的力量。 我們不需要一直強調,我們不可以怎樣怎樣,這種說法就像是,我叫你不要想「大象」,你的腦海已經有大象的畫面。我叫你不要聳肩,你就會緊張自己聳肩是不是很糟,我這樣做不好怎麼辦。 我現在知道,身為老師,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變成學生心中的小聲音,有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我們傳達一些讓學生沒有自信,甚至是覺得自己很差的訊息給他們。 所以,我相信我的學生都很聰明,我教他們的是: 學會用 客觀、開放、好奇、接受 自己現在就是這樣的態度 觀察自己,才能最省力的幫自己找到不同的動作方式,讓自己找到舒適又有力量的身體。 先看見自己在哪裡,才能幫自己找到方向。 從你現在可以做的開始, 做你現在可以做的事情。 當然,當我們準備好,我們就可以增加負重,有時甚至在安全範圍內超過負重給自己一些挑戰,都可以探索身體,身體才會成長。這就是Progressive overload的精髓!

原始力量 S2E1 前庭系統,動作訓練時請不要忘記你的前庭系統。(身體的GPS)

原始力量的第二個主題「 前庭系統」,是身體學習動作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在訓練動作的時候,很常忽略的一個部分。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翻出之前寫的文章: 如何動得更好?從身心學的觀點切入,訓練感覺。 重點給你, 你的身體學習方式: 感覺(輸入) -> 大腦(處理器)  -> 動作(產出) 動作也會產生感覺,所以再傳回去變成一個循環。 From Chandler Steven Ecosomatic 所以, 感覺的輸入對於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你給大便不會變出黃金,你輸入的訊息不良,出來的動作就很難漂亮是一樣的道理。 那.....這跟前庭系統有什麼關係呢? 恩.....還記得 前庭系統 是什麼嗎?....vestibular system 就是在你 內耳 長得很像 蝸牛 的這個~ 課本上看到的應該是這個~ 不知道有沒有喚醒你一些小時候的回憶~ 但我們不要被太多解剖構造或是名詞嚇到, 姑且我們就先想成,在你耳朵裡面偵測動作、接收各種感官訊息的導航器。 像這樣~ 他厲害的是,不只是 偵測你的平衡、他也接收你所看見的,你所聽到的,你身體所在的位置、姿勢,再把這些資訊傳回你的大腦,傳到你的頸椎、脊椎等等其他動作器官 ,如果拿比喻來說,就像是個 集線器 。 這個~ 稍微還原真相一點可能比較像這樣~ 你的前庭系統是你在娘胎第一個發育的感官(胚胎著床21天到五個月大),在出生以前你媽媽的動作,都影響你的前庭系統! 這篇文章簡單地闡述其中一個前庭系統對於動作比較重要的概念 ,至於怎麼訓練前庭系統,就留待第二集吧~ 。 老實說,當我自己看到前庭系統會搜集所有感覺訊息的時候,我內心一堆問號,覺得有嗎!!!我怎麼不記得自己學過這些lol, 不就偵測平衡、動作而已嗎 於是開始搜集各種資料,出現了一堆大學時代讀過的神經解剖學,一方面覺得太酷這都是真的,一方面也想起讀得很痛苦lol 感覺真的很重要,訊息輸入真的很重要,視覺、聽覺、本體感覺、前庭系統,不要忽略這一塊! Inspired by Pressing Reset: Original strength reloaded

真實動作,我們的身體很聰明。

我平常教課的時候,基本上不用音樂,主要是希望大家專心在自己的動作上,但我發現這好像是我的習慣,我習慣將注意力回到自己,卻忽略周遭環境, 可能是聲音、風景、街道、周圍人群,所以音樂其實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我最近才發現,於是決定要來好好改造我忽略已久的客廳哈哈。 (亂糟糟的客廳整理中~) 今天團體課最後,剛好剩下一點時間,於是我決定讓大家聽著音樂,做任何自己想做的動作,為這堂脊椎探索課程做「回到自己身體」的結尾,這靈感來自真實動作的工作坊。 「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不用擔心,不做動作,也是一種動作,更何況,呼吸、眨眼睛都是一個動作呢!」 不用把動作想得很複雜,做任何你現在身體想要的動作。 「去感覺身體有什麼樣的感覺」(Sense) 「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Image) 「有什麼樣的情緒」(Feeling) 「腦海中有什麼想法浮現」(Thinking) 結束後請大家分享剛剛經驗,有人說看到蝴蝶畫面,也有人說像火影忍者(雖然我不懂lol)。 我覺得好有趣,我們聽者同樣的音樂,接收到同樣的刺激,但每個人的動作都不一樣,看的畫面、想法也不一樣,再次讓我感受, 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 。 我自己練習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躺在黑藍色的海洋,有一道光照射到水裡面,可能是月光,照著我的臉,我的長髮隨著水流動,彎成新月的形狀,我的身體隨著音樂緩慢的旋轉。 (像這樣~) 這個說出來的過程很重要,將你的心理活動,與左腦語言區連結起來,就是一種整合。 比如說,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身體可能會覺得緊繃、有想大聲罵人的衝動,但當你說出「我現在感覺生氣」。 指名他(Label),就可以平息他,這就是身心整合 。 所以,我才會在課堂上練習這件事情,體會我們聽這個音樂時產生的感覺、畫面,然後說出來。 當你持續練習這件事情,就越來越能夠察覺,生活中各種刺激如何影響自己的行為。 我覺得身心動作課可以非常多元,所以,我把真實動作的概念納入到我的瑜伽課程裡面, 你可以做任何你身體現在想要做的動作,而不是我跟你說你應該要怎麼做 。 我永遠都相信學生很聰明,我們的身體很聰明 ,他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只是我們太久沒讓他們做他們該做的事情、動作,不了解他們想要什麼,就會不知道什麼對他們好。 回到自己的身體,回到每個當下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