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開始教課的時候,我一直講好多話來引導學生,深怕他們聽不懂,想要給予好多東西,整堂課下來我自己好累,喉嚨好不舒服,連身心都有種被榨乾的感覺。
我後來在想,我為什麼要講這麼多話,像個直昇機父母?
也許是我好為人師?
講很多、知道很多好像顯得我很厲害?
也許我希望學生可以從我這邊得到很多東西,讓他們覺得很有收穫而喜歡我的課?
WAIT
我發現這些意圖都是想到我自己,為了我自己,也許來自虛榮與不安全感。
有這些想法當然很自然,只是這樣的意圖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害怕,因為害怕自己得不到相對應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我很厲害」「喜歡我」這些都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找回自己舒適的力量」
所以,當我開始想,要如何幫學生找回自己舒適力量,我開始重新檢視我說的內容,是不是真的有效。
---
當老師說太多的時候,學生就會分心在指令上,失去了專注自己身體覺察、體驗的機會。
學生自己發現的東西,尤其珍貴,如果我說太多,反而剝奪了這個機會,成為制約。
甚至會讓學生依賴老師的引導(口語跟手技調整),但事實是,老師並不會時時刻刻都在旁邊,我們最後必須學會當自己的老師,幫自己找回舒適力量。
我們要學會包容這些空白、在安靜裡找到自在,因為只有這個時候,學生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間,而這就是學生連結自己內在智慧的時候。
--
剛開始,我覺得沒有說話的時候好尷尬,但我發現其實只有我自己覺得尷尬,學生根本很專心在自己。
我後來也漸漸感到自在,上完課不像以前那麼累了,甚至當我停下不說話,我也開始有我的空間。
我的視野開始變廣,開放的去觀察,反而從只看到一部份的學生身體,到看到更整體學生、學生們之間的狀況,身體上、心智狀態上,甚至整個教室的氛圍。
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說的選擇。
尊重那個安靜的時刻。
Talk less, listen more.
試試看我免費線上資源第一週,我特意在第三次留空白就是這個原因。
Free gif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