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你真的擁有這個動作嗎?「焦慮」與hypermobility

今天想分享一篇有趣的 文章 ,討論 「焦慮」與「Hypermobi lity 」關係的研究文獻。(Hyper mobility可以想成筋太軟 ) Hypermobility在練 習舞者、瑜伽學生、老師很常出現 ,因為本來柔軟度很好,就越來越 愛練瑜伽。🧘‍♀️ 但我一直在想,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 柔軟度呢? 🤔 為什麼我們要劈腿?為什麼我們要 如此極致的前彎、後彎、扭轉?🧘 ‍ 生活中會需要嗎?  可能跳舞、運動會需要,但是,如 果我們不能夠反射性地控制這些, 範圍超大的活動空間,那豈不是很 危險嗎? 這就是我這張圖片想表達的意 思,我真正擁有控制的能力,跟我 柔軟度之間的差距。 可以看到照片中,當我手沒有幫我 把腳抬起來的時候,靠我自己大腿 力量,其實中間有很大的落差。🤔 我不是說我們不用追求這些姿勢, 而是我們可以著重在,「 真的擁有 那個活動範圍, 更健康的方式做這 個動作」,而不是無極限的一直拉 筋,或是追求“看起來像那樣”。 我們要的不是“看起來”,而是我 們“如何健康的做出來” -- 這篇文章 中提到,Hypermo bility的人與大腦🧠「戰與 逃」焦慮的狀態之間的生理機制, 以及與大腦中,處理恐懼的「杏仁 核」之間的關聯,都是我們可以反 思的。 柔軟度到底要多好? 那些我們不能掌控的地方,就是我 們、大腦對自己身體不熟悉的地方 ,對於未知,我們通常是焦慮的。 --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瑜伽人可以嘗 試一些重訓, 因為太多瑜伽動作, 在沒有足夠負重的情況下,其實幾 乎沒訓練到什麼力量,在一個定點 的姿勢下,用力收緊肌肉並不是足 夠的力量訓練 。 力量代表著自信,可能很多人怕訓 練會緊繃,看起來太壯。 但 真正的力量不代表緊繃,想要變 太壯也不是那麼容易 。 在瑜伽跟重訓之間,好像常常是箭 頭的兩端,但這條線之間,我們可 以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 柔軟不代表容易受傷,強壯也不代 表緊繃 ,這之間的平衡,就是我們 擁有反射性的力量,自由自在地使 用我們的身體。 這也是我課堂中最重視的事情,我 要你自然而然找回你的力量。 文章參考:關節過鬆的人可能比較 容易焦慮 https:// www.scientificam erican.com/ article/ people-who-are-d ouble-jointed-a re-more-l

[教學分享] 當我們太想做好一個動作,反而總是做不好。

上禮拜一堂一對一瑜伽課,曾經是我很挫折的學生,但我現在都很期待上他的課,因為我很好奇今天又會有什麼新發現。 一開始我們練習眼睛修復的動作,接著我們一起試著覺察身體、練習看見自己的心智活動(對,心智也是需要鍛鍊的)再用一些遊戲的動作,來找回自己與生俱來的力量。 我發現人不是要被矯正的,大家本來就會,只是需要發現與恢復,當我開始這樣想、這樣教課,效果都超出我預期。 有時候放下一定要做到瑜伽姿勢的某個樣子,反而更可以把動作做好 ,所以我才用看起來好像很不make sense的方式來訓練,而不是傳統的瑜伽姿勢。 比如說請學生用任何方式站起來,但是手不能碰到地板。這個時候學生反而感受到更多雙腳以前沒感受過的力量、與左右不平衡。 這樣做反而可以讓我們一起跳脫大腦習慣的思考模式,反而讓自己一定要專注在當下動作中,而 存在當下就可以讓人有真的活著的感受,反而可以做好 。 當我們很想要怎樣怎樣的時候,我們就不在那個「動作」裡面,我們在「想」裡面,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太想做好一個動作,反而總是做不好。